第三十条(案件移送与打击)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发现违法事实涉嫌犯罪的★★★■★,应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相关规定◆■★◆★,及时将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并将案件移送书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涉嫌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第七条(监管部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依法对欺诈风险管理工作实施监管。
第十六条(组织架构)保险机构应制定欺诈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监事)或履行监事会职责的专业委员会、管理层、欺诈风险管理负责人和反欺诈职能部门在欺诈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职责及报告路径◆■,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考核◆◆、问责制度执行■★■。
第十二条(对行业组织的指导)金融监管总局应指导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保信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等行业组织深入开展行业合作◆■,构建行业内外数据共享和欺诈风险信息互通机制★■◆■,强化风险处置协作,联合开展打击欺诈的行业行动★◆★,组织反欺诈宣传教育,深化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协同推进反欺诈工作◆★◆★◆■。
保险机构应建立健全欺诈线索协查机制,积极配合行业组织开展线索串并■◆◆、风险排查◆◆◆、案件处置等工作。
为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金融监管总局起草了《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答◆★■◆★■:近年来,保险欺诈团伙化、职业化、跨地区、跨机构案件渐趋增多。现行《反保险欺诈指引》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反欺诈工作需要。为此,金融监管总局起草了《办法》,强调顶层设计,加强统筹■■;突出反欺诈工作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科技赋能和大数据应用,推动大数据反欺诈工作新模式。
第三章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明确了保险机构反欺诈职责任务,规范了组织架构、内部控制、风险识别与处置、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宣传教育等。新增保险机构定期开展欺诈风险管理体系评价并向监管部门报告要求★■◆★;新增政策性保险欺诈风险管理的特别要求;新增强化核保端和理赔端风险信息核验要求★◆★■■◆,要提升理赔质效,不得拖延理赔、无理拒赔◆★■■★。
第十三条(主体责任)保险机构应承担欺诈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欺诈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完善信息系统◆■■,稳妥处置欺诈风险,加强行业协作,开展反欺诈交流培训、宣传教育,履行报告义务。
第二章反欺诈监督管理★★◆,明确了反欺诈监管职责,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定期对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相关行业组织反欺诈工作进行指导。
第十七条(内部控制)保险机构应合理确定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欺诈风险控制点,明确欺诈风险管理相关事项的审核部门和审批权限◆◆★,执行标准统一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将欺诈风险管控覆盖到各关键业务单元,强化承保端和理赔端风险信息核验,提升理赔质效。
第十五条(年度报告)保险机构应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定期对欺诈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判断相关策略、制度和程序是否需要更新和修订◆★■■。
保险机构应加强对协助办理业务机构的监督◆★★■★,不得以虚假理赔★★★■■、虚列费用、虚假退保或者截留★★、挪用保险金、挪用经营经费等方式冲销投保人应缴的保险费或者财政给予的保险费补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挪用、截留、侵占保险机构应赔偿被保险人的保险金。
保险机构应当于每年一季度向金融监管总局或其派出机构报送上一年度欺诈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报告。保险机构省级分支机构按照属地派出机构的要求报送欺诈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报告★★■◆◆。
第一章总则,规定了欺诈定义、目标任务、工作流程◆◆■★、网络数据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明确了反欺诈工作目标是建立“监管引领、机构为主、行业联防、各方协同”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反欺诈体制机制基本健全■■,欺诈违法犯罪势头有效遏制◆■◆,行业欺诈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消费者反欺诈意识明显增强。
第五条(网络数据安全)保险机构和行业组织应按照职责分工统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创新发展◆★◆◆★,依法履行安全保护义务,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保障必要的人员和资源投入,采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确保反欺诈信息系统安全可控运行★■◆★■。
保险机构应审慎选择保险中介业务合作对象或与业务相关的外包服务商■★■★◆,加强反欺诈监督。
第二十九条(行刑衔接)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建立健全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之间反欺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在统一法律适用、情况通报、信息共享、信息发布、案件移送、调查取证、案件会商■★◆◆、司法建议等方面加强合作。
第三条(目标任务)反欺诈工作目标是建立■■★★“监管引领、机构为主、行业联防★◆★■、各方协同”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反欺诈体制机制基本健全,欺诈违法犯罪势头有效遏制,行业欺诈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消费者反欺诈意识明显增强。
第二十四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职责)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在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下发挥行业自律和协调推动作用■★★,承担以下职责:
第六条(消费者权益保护)保险机构应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反欺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保险服务质效,引导保险中介机构、第三方外包服务商★◆、消费者等依法合规、诚实守信参与保险活动★★,营造良好保险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欺诈风险管理体系)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七)建立辖内反欺诈专业人才库和案例库,组织开展反欺诈交流培训,推动欺诈风险理论研究★★★★◆★;
第二十三条(及时理赔)保险机构收到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理赔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依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及时作出处理★◆■★◆■,没有确凿证据或线索的◆★,不得以涉嫌欺诈为借口拖延理赔、无理拒赔■■★。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防范和化解保险欺诈风险,提升保险行业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制定本办法■★■◆★◆。
第五章反欺诈各方协同■★◆,明确了与公安司法机关◆★★、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在行刑衔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
第四章反欺诈行业协作◆■■◆,明确了相关行业组织反欺诈职责分工,规范了大数据反欺诈基本流程和各参与主体职责。
(三)组织协调辖内保险机构配合银保信公司开展欺诈案件线索排查★★★★、串并工作■◆★◆★★,完善案件调查★◆◆、移交立案■■■◆★、证据调取等相关机制;
保险机构应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举报、调查、打击欺诈违法犯罪中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十二条(政策性保险)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等由财政部门给予保险费补贴的险种◆★■★,应单独就欺诈风险开展持续性评估,并根据结果合理制定欺诈风险管理措施★★。
行业组织应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大数据和行业联防在打击欺诈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健全行业欺诈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流程,为监管部门、公安司法机关和保险机构反欺诈工作提供支持。
第二十五条(大数据反欺诈)银保信公司等应在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指导下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集中管理优势,探索建立多险种的行业反欺诈信息平台、反欺诈情报中心等基础设施对行业欺诈风险进行监测分析,定期对欺诈可疑数据进行集中筛查■◆★◆,对发现的案件线索交由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保险机构进行核查。涉嫌犯罪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二十八条(经验交流)银保信公司、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保险机构等应定期就反欺诈信息系统建设■★★■■■、欺诈指标和监测模型设计、欺诈案件调查、欺诈典型案例分享等方面开展交流和合作。
(五)加强与其他主管部门或自律组织的反欺诈合作与协调,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为反欺诈工作提供便利;
派出机构、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可参照上述模式组织开展辖内大数据反欺诈工作。
保险机构应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健全人员选任和在岗履职检查机制◆■★★◆◆,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开展从业人员异常行为排查◆■,严防内部人员欺诈◆■■■◆★。
第二十条(宣传教育)保险机构应将反欺诈宣传教育纳入消费者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活动◆◆★■◆,建立多元化反欺诈宣传教育渠道★◆■◆,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营业场所等开展反欺诈宣传■■★■,提高消费者对欺诈的认识★◆,增强消费者防范欺诈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七条(信息保护)银保信公司、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保险机构等应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删除等制度机制,明确信息使用用途和信息处理权责■◆★■,严格管控信息使用的范围和权限。未经信息主体授权或法律法规许可■◆◆,任何机构不得以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对外公开、提供个人信息。
第二十六条(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职责)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应在派出机构指导下秉承“服务、沟通、协调、自律”的工作方针,承担以下职责:
答:《办法》第五章专门规定了反欺诈对外协作内容◆★◆■,涵盖了行刑衔接◆◆■★、案件移送与打击★◆■★★、行政部门监管协作、央地协同、跨境合作等◆◆★★。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建立健全反欺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针对重点领域、新型◆■■★、重大欺诈案件◆■■,开展联合打击或督办■★■◆◆◆。加强与市场监管◆■■■■、司法行政★◆★◆、医疗保障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在信息共享◆★★★◆、通报会商、线索移送、交流互训■★、联合执法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强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推动建立反欺诈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通报重要监管信息■★★■◆、重点风险线索和重大专项行动,加强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加强反欺诈跨境合作,建立健全跨境交流与合作的框架体系,指导行业组织加强与境外反欺诈组织的沟通联络。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办法》并适时发布实施。
第三十五条(评价指标制定)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和指标另行规定。
第二条(保险欺诈定义)本办法所称保险欺诈(以下简称欺诈)是指利用保险合同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等★★■。
本办法所称保险欺诈风险(以下简称欺诈风险)是指欺诈实施者进行欺诈活动,给保险活动当事人及社会公众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风险。
第六章附则,规定了适用范围、解释权■★★◆★★、施行日期等内容★◆◆■■◆。对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和指标另行规定★◆■★■。
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中心,以强化科技赋能和大数据应用为手段,搭建“监管引领■★■◆、机构为主、行业联防★★■★■、各方协同”的反欺诈工作框架,充分发挥保险公司主体责任和行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行刑衔接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协作◆◆◆■■,加强反欺诈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反欺诈意识,建设行业内外协同推进的反欺诈工作模式。
第三十七条(生效)本办法自202x年x月x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
第二十一条(案件线索处置)保险机构发现欺诈线索可能涉及其他机构的■◆◆,应报请银保信公司或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对欺诈线索进行核查与串并★◆◆■★。
第十九条(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保险机构应建立反欺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或将现有信息系统嵌入相关功能,做好业务要素数据内部标准与行业标准衔接,确保欺诈风险管理相关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规范。
第三十三条(跨境合作)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加强反欺诈跨境合作★■◆,建立健全跨境交流与合作的框架体系,指导行业组织加强与境外反欺诈组织的沟通联络,在跨境委托调查■★★★、信息查询通报◆■◆★◆◆、交流互访等方面开展反欺诈合作。
第九条(对机构监管职责)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指导保险机构开展以下工作:
第十条(监管评价)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定期对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主要包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四)探索建立地方反欺诈信息平台■■◆★,为辖内欺诈风险分析与预警提供信息数据支持★■◆★,针对区域性欺诈线索组织开展联合筛查、研判★◆■★■◆,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工作;
第八条(顶层设计)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建立反欺诈监管框架,健全反欺诈监管制度,加强对保险机构和行业组织反欺诈工作指导■◆◆★,推动与公安司法机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和信息交流■◆◆,加强反欺诈跨境合作。
第三十一条(行政部门监管协作)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建立健全与市场监管、司法行政、医疗保障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在信息共享■■■■★、通报会商、线索移送★◆◆■★■、交流互训、联合执法等方面加强合作。
《办法》共6章、37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反欺诈工作目标是建立“监管引领、机构为主、行业联防、各方协同■◆■◆”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反欺诈体制机制基本健全,欺诈违法犯罪势头有效遏制★■■★,行业欺诈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消费者反欺诈意识明显增强★★。二是明确反欺诈监管职责,规定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定期对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相关行业组织反欺诈工作进行指导。三是明确保险机构反欺诈职责任务,从组织架构◆■★、内部控制★◆◆、风险识别与处置、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予以规范★◆■★◆。对政策性保险欺诈风险管理提出特别要求。四是明确相关行业组织反欺诈职责分工,规定大数据反欺诈基本流程和各参与主体职责■◆★◆◆■。五是明确反欺诈对外协作要求,规定与公安司法机关、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在行刑衔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
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加强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执法联动,针对重点领域、新型、重大欺诈案件■◆★★◆★,开展联合打击或督办。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
第十一条(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通过监管评价、风险提示、通报、约谈等方式对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进行持续性监管。保险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由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采取监管措施或者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风险识别■■■、评估、处置)保险机构应建立欺诈风险识别机制,对关键业务单元面临的欺诈风险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风险处置策略和工具,控制事件发展态势、弥补资产损失,妥善化解风险★◆■。
第三十二条(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加强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推动建立反欺诈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通报重要监管信息★■◆★★◆、重点风险线索和重大专项行动,加强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
保险机构应依法处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和行业数据信息■■◆◆◆■,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完备性◆★◆★■■。
派出机构应指导地方保险行业协会、保险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健全反欺诈组织,可设立或与公安机关共同成立反欺诈中心、反欺诈办公室等■★。
第三十四条(保险机构定义)本办法所称保险机构★◆★★■◆,是指经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批准设立的保险公司、相互保险组织及其分支机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和其他具有反欺诈职能的机构根据自身经营实际和风险特点参照本办法开展反欺诈相关工作。
第四条(工作流程)保险机构应建立全流程欺诈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事前多方预警、事中智能管控、事后回溯管理的工作流程。
(一)董事会、监事会(监事)或履行监事会职责的专业委员会、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和管理◆■;